 |
“5300黨支部”在礦區。 |
在最高海拔5300多米的西藏拉薩墨竹工卡縣甲瑪鄉,有一支黨員隊伍,向高寒缺氧發起挑戰,把一座綠色環保的大型現代化礦山呈現在世人面前。這支隊伍就是中國黃金集團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的“5300黨支部”。?
環保先行,培植好青山綠水
西藏拉薩墨竹工卡縣甲瑪鄉,最高海拔5300多米,氣候惡劣。在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進駐前,甲瑪礦區的小型采礦企業各自為戰,采富棄貧,亂扔生活垃圾,隨意排放污水,當地百姓苦不堪言。
2008年4月,華泰龍進駐甲瑪礦區,先后投資1.8億元用于尾礦復墾、水循環處理、礦區綠化、水土保持等環保項目,贏得了群眾的支持。
在修建勘探公路、建設尾礦庫、剝離露天采場前,華泰龍都先將原有草皮剝離,移植到道路兩旁或邊坡之上,并進行灑水養護,保持成活率在80%以上;同時,充分開發利用環保能源,礦區職工公寓、辦公樓、招待所等建筑統一安裝使用太陽能采暖設施,比燃料供暖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00余噸。
為實現污水“零排放”目標,華泰龍不惜多投入800多萬元,對尾礦采用壓濾干堆處理技術,并對浮選廢水采用回收處理技術。
“既要金山銀山,更要綠水青山。”華泰龍公司黨委書記滕永清說,在生態環境保護上,公司投入資金300萬元,在通向礦山的公路兩側栽植了4000多棵金絲柳。今年3月份,又與甲瑪鄉赤康村委會、孜孜榮村委會簽訂了退耕還林的協議書,投資20萬元,購買樹苗22140株,植樹造林408畝,在甲瑪鄉掀起了春季植樹新高潮。
華泰龍人的言行,礦區周邊群眾看在眼里,更記在了心里。現在的甲瑪鄉山清水秀,這讓群眾堅信,華泰龍人同他們一樣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。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鷹擊長空,高擎起鮮艷黨旗
測量是礦山工作中最辛苦的崗位,華泰龍“5300黨支部”有一支11人組成的“雄鷹測量隊”,他們“與雄鷹為伍,與牦牛為伴”,用青春丈量著甲瑪礦區的溝溝壑壑。
“有一次,測量隊遇上了冰雹和大雪,之前還是風和日麗的甲瑪溝,不一會就被大雪覆蓋,不知哪是天哪是地。”“5300黨支部”書記溫廣平講起了隊員們的遭遇。那天雪越下越大,天地白茫茫一片,來時的牦牛便道早已不知去向。根據經驗,如不及時下撤,氣溫降到零攝氏度以下,全組人員就有被凍死在山上的危險。
為了盡快下山,一名黨員冒著生命危險為大家探路,在確定沒有危險后才讓后面的人跟進。雪越下越大,走了一段后就再也無法探路了。時間流逝,氣溫急劇下降,緊急商量后,大家決定拼死一搏,用棉衣裹住自己,順著雪坡從海拔4000多米的高坡滾滑下去。滑下山后,有的人昏迷了,有的人喘不過氣來,好幾個人嘔吐不止。望著不遠處影影綽綽的工地指揮部,大家互相攙扶著向希望走去。
“有了黨員的帶頭,后面的人怎能不跟上去?”談起這支年輕黨員帶領的隊伍,溫廣平的自豪溢于言表。
“5300黨支部”帶領的“雄鷹測量隊”先后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“全國工人先鋒號”、西藏自治區“工人先鋒號”等多項榮譽稱號。
情深意長,藏漢同胞一家親
如果在礦區周邊問起“5300黨支部”副書記王穎,質樸的農牧民群眾會親切地告訴你,“她就是甲瑪礦區的格桑花”。
自從到華泰龍工作后,王穎記不清有多少次進村入戶訪民情、摸情況,記不清有多少次坐到藏族阿媽家里話日子、拉家常。3年來,華泰龍人按照公司黨委“把腳印留在田野里,把身影留在院落里、把話語留在心窩里、把口碑留在鄉村里”的要求,深入田間地頭,走家串戶和藏族老鄉一起干農活、喝奶茶、吃藏粑,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。
華泰龍公司圍繞甲瑪鄉村民的生產生活,建造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,并通過修橋鋪路、捐資助學、解決農牧民就業等,實實在在地解決礦區周邊群眾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的問題,形成了與當地群眾心心相印、魚水交融的關系。
“5300黨支部”還與甲瑪鄉龍達村黨支部建立起“一幫一”結對子幫扶結構。黨員常常這么說:“只有把藏族同胞當作家人,藏族同胞才能對我們像親人。”
“建一座礦山,綠一片環境;富一方經濟,扶一方百姓;促一方和諧,建一座豐碑。”華泰龍用實際行動闡釋著公司的宗旨,正成為西藏礦業和諧礦區建設的標桿和典范。2011年,華泰龍公司榮獲全國“五一勞動獎狀”。